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近年來力度最大的化債舉措: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6萬億元,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為地方政府騰出空間更好發展經濟、保障民生。
近段時間以來,財政部宣布推出一攬子有針對性的增量政策,包括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支持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加大對重點群體的支持保障力度等。存量政策疊加增量政策,財政逆周期調節的政策效能將持續釋放。
站在各類積極政策協同發力的關鍵時點,一係列有針對性增量政策舉措對於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帶來哪些積極影響?當前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出現哪些新的特點?一攬子化債方案推行以來,已經取得哪些成效?
近日,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專訪了中誠信國際首席運營官秦媛,她指出,近期財政政策釋放積極信號,有助於緩釋短期流動性風險、優化政府債務結構、提振市場情緒,在“強政策”合力下,預計經濟基本麵有望企穩。從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角度來看,中誠信國際認為,目前一係列政策表明當前關於化債的思路已經發生重要變化:即已經從“在化債中發展”轉向“在發展中化債”。
11月11日,賽輪輪胎公告,公司實際控製人袁仲雪之一致行動人瑞元鼎實擬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6個月內,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本次增持資金總額不低於5億元,不超過10億元。瑞元鼎實取得了交通銀行出具的《貸款承諾函》,交通銀行承諾對瑞元鼎實增持公司股份提供7億元的貸款。
為證券之星據公開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構成投資建議。
增量財政政策提振市場信心
券商中國記者:近期財政部推出一係列增量財政政策對下階段我國經濟發展帶來哪些積極影響?未來宏觀政策還可以在哪些方麵繼續發力?
秦媛:近期財政部提出的“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債務風險”,並強調“除每年繼續在新增專項債限額中專門安排一定規模的債券用於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資項目債務外,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為市場釋放極大利好。
從方案來看,化債總規模為10萬億元,為近年來最大力度。整體而言,本次債務置換方案基本與市場預期一致,有助於緩釋短期流動性風險、優化政府債務結構、提振市場情緒,助力“一攬子化債”的推進。
具體而言,化債政策及時雨,積極緩釋流動性風險、為地方發展騰挪空間:
一,當前地方債務風險核心在於流動性問題,化債並不等於要將債務清零,而是要保持債務的可持續滾動。通過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有助於緩解地方政府及城投企業短期償債壓力,特別是階段性緩釋部分區域的流動性風險,提振市場信心。
二,在當前低利率的環境下,通過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有助於降低存量債務的付息壓力、推動優化地方債務結構。根據財政部估算,五年累計可節約6000億元左右。
三,地方財政持續承壓的背景下,較大規模置換有助於減輕地方化債壓力,地方可將有限的財政資源騰挪用於經濟建設、“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支出)等,緩解化債帶來的“收縮效應”。
此外,這將積極助力“一攬子化債方案”深入實施及5~10年化債計劃推進,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政策協同發力後,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萬億元大幅下降至2.3萬億元,化債壓力大大減輕。
從財政政策來看,現階段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兩新”力度加大,有望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關鍵性作用,為經濟增長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對於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培育和壯大新質生產力、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亦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後續,在保障重大項目建設、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需要考慮平衡好當下與未來,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從以投資為主轉向投資與消費並重。此外,需要更加關注政府支出的社會效應。著重解決民生領域的醫療、教育、養老、托幼等問題,解決居民後顧之憂,提高消費意願,並重點加強對就業困難群體及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財政補貼力度等。
化債思路出現重大轉變
券商中國記者:與我國此前三輪較大規模債務置換相比,新一輪化債被稱為“近年來化債力度最大的一項措施”。此輪化債與此前有何不同,具有哪些新的特點和舉措?
秦媛:目前一係列政策表明當前關於化債的思路已經發生重要變化:即已經從“在化債中發展”轉向“在發展中化債”。同時在宏觀調控方式上也有創新性舉措,即強化預期管理與加強貨幣政策聯動。
此外,通過地方政府債券置換本質仍是地方政府作為債務主體,主要通過轉變債務形式緩釋債務風險,或主要出於防範道德風險、避免出現“中央兜底”預期的考慮,預計新一輪債務置換大概率將繼續通過特殊再融資債進行債務置換。
另一方麵,地方專項債不計入赤字,不影響年內狹義赤字率,操作較為方便,且當前基建專項債項目趨於飽和、資金使用效率下滑,用於化債也是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範圍”要求的體現,有助於更好發揮資金使用效益。
6萬億元置換額度分三年實施,每年或均有2萬億元的用於置換的地方債發行,4萬億元化債額度分五年安排,每年將有8000億元新增限額安排。這一方麵有助於減輕一次性集中大規模置換對金融市場的衝擊、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另一方麵也給地方資金安排使用留下一定冗餘度,有助於地方根據未來幾年的實際需求合理安排置換資金使用節奏,提高資金使用的靈活性和實際效益。
當下一攬子化債方案和思路,可以從以下方麵概括:一是延續“控增化存”的主基調,提出了優化央地債務結構、推動化債長效機製構建、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等總體要求,並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
二是化債政策細化、方式多元。除了以特殊再融資債券為主的財政手段化債之外,重點區域探索“統借統還”“央行SPV”等方式,並鼓勵、協調金融機構對存量債務進行重組、置換,以時間換空間,嚴控重點區域投資,壓降債務規模,節約融資成本,拉長債務期限,優化債務結構。
三是各級政府權責進一步明確。地方一攬子化債方案的落實按照“省負總責、市縣盡全力化債”的工作原則。
四是監管力度加強。國務院提出將督促地方嚴格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後續中央仍將保持高壓監管態勢,嚴格落實地方政府舉債終身問責製和債務問題倒查機製,“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問責一起”,堅決遏製新增隱性債務。
五是鼓勵差異化化債方式,政策更加強調化債與發展的統籌平衡,在強調經濟大省“真正挑起大梁”的同時,進一步要求“高風險省份和市縣既真正壓降債務、又能穩定發展”。
“一攬子化債”取得階段性成效
券商中國記者:自2023年7月中央提出“一攬子化債”落地實施已滿一年。過去一年,在化債層麵取得了哪些效果?
秦媛:自 2023 年 7 月提出“一攬子化債”以來,中央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態度堅決、各地方政府重視程度空前,央地政府運用財政、金融等多種手段推進化債。目前“一攬子化債”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地方債務增速放緩、結構優化、成本壓降,城投債市場情緒顯著提振。
具體來看,一攬子化債方案推行以來,全國各地區取得了階段性化債成效,2023年末全國納入政府債務信息平台的隱性債務比2018年摸底數減少了50%。在政策推進力度、城投債務基本麵及流動性變化、產業轉型和資產盤活三個角度,取得了一定的化債成效。
第一,政策推進力度加大。在中央政策積極引導下,地方“組合拳式精準化債”方案相繼推出,相關工作因地製宜有序推進。本輪特殊再融資債券突破1.48萬億元,發行額度向債務負擔重的地區傾斜;重點省份銀團債務置換領先於非重點省份,有助於高風險區域債務付息壓力的邊際減輕。
第二,城投債務基本麵及流動性變化角度。2024以來城投債發行成本顯著下降,債券期限拉長;地方新增債務更多由政府層麵承擔,城投有息債務增速小幅回落,債務無序擴張勢頭得到遏製且融資結構有所優化。
第三,產業轉型和資產盤活角度,部分區域城投企業轉型提速,同時各地資產盤活亦加快推進,2023年重慶、天津等重點區域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幅尤為明顯,資產盤活階段性成效有所顯現。
加快推動城投企業轉型發展
券商中國記者:城投企業可以從哪些方麵加速轉型為市場化經營主體?麵對各類挑戰,城投企業應采取哪些措施提升自身競爭力?
秦媛:2024年以來,國務院、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個重要相關部門強調要切實推進城投企業的轉型和高質量發展,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分類推進地方融資平台轉型”。
城投企業作為曆史上城鎮化建設以及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發揮過重要作用,未來隨著經濟增長方式向高質量階段發展的轉變,仍會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的職能作用,但其經營模式會發生轉變且更加突出自身持續經營能力和造血能力。
整體來看,推動城投企業轉型,不僅是地方債務化解的重要舉措,亦是轉變企業增長模式打造可持續經營主體,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式。
地方債務風險的實質化解和企業中長期良性轉型發展與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框架中相輔相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部署了下一步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明晰不同類型國有企業功能定位,完善主責主業管理,明確國有資本重點投資領域和方向,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等。
在上述國有企業改革的大方向之外,城投企業亦可以在如下方麵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第一,城投企業轉型首先需明確業務定位,整體應當定位於支持型和資源型的企業,具體轉型方向可結合區域的資源稟賦、城市發展空間、區域產業布局規劃以及資源調配等方麵的因素來綜合考慮,一般包括產業投資主體/國有資本運營主體、城市綜合服務/公用事業運營商、園區產業投資建設及運營主體、文化旅遊類以及金融控股類五大類型。
第二,資源整合是城投企業轉型產業化主體的關鍵,主要分為資源梳理和構建核心競爭力兩個步驟。資源整合可先從現有城投企業中梳理可供利用的經營性資源,再結合當地情況進一步集聚資源;構建核心競爭力則應在明晰企業業務定位和業務條線的基礎上,結合當地資源稟賦以及圍繞企業自身有能力開展的業務並注入相應的資產。
此外,從產業化主體自身來看,企業應轉變經營模式和經營理念,比如以自營模式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業務等。在自身財務數據方麵股票配資的app,應更側重收入結構、盈利和現金流及相關指標,從根本上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領先配資排行_十大配資平台_十大可靠的配資公司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