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配資開戶
有人說,它是江蘇最像「山東」的城市。
反過來,最不像「江蘇」。
在這個被常年戲稱為散裝大省的地界裏,隨便誰單拎出來,都能獨擋一麵,有自我高調的絕對資本。
十朝都會是南京,煙花三月下揚州,吳儂軟語在蘇州。
唯有徐州,
不那麼高調,反而帶著一絲楚風漢韻。
| 徐州街頭。圖作者:小紅書博主@泫流
這裏是劉邦老家,是項羽曾立都之地。
它隱藏在南方外表下,卻有一顆北方城市燥動的心。
冬天,在整個江蘇,
當其他城隻能“沐浴”在寒風中眼巴巴地望著,
徐州人的身心,從頭到腳都是暖的。
作為江蘇省內唯一有“暖氣福利”的城市,
隻有徐州真切的享受到了許多北方城市才有的“特權”——供暖。
每年冬天的供暖周期在100日以上,且供暖後的室內溫度不低於18℃。
足以羨慕死一眾南方小夥伴們。
| 寶蓮寺。圖作者:小紅書博主@Florara🌟
自然,徐州的“北方”魂,可不止如此。
“北國鎖鑰,南國門戶”。
這裏的美食和文化,也都深深烙印著北方的痕跡。
01徐州人的北方胃
都裝著什麼好東西
徐州,位於江蘇西北部。
北倚微山湖,西連蕭縣,東臨連雲港,南接宿遷。
特殊的地理位置,讓徐州有了融通南北的便利。
| 徐州城市景色。圖作者:小紅書博主@Florara🌟
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幹線在這裏交彙。
“五省通衢”美稱的自然落到了這裏。
而對於全國大部分吃貨朋友來說,
從所在城市隻需3小時左右,就可以來到的徐州,
更是一個被嚴重忽略,尚未發掘完成的寶藏美食地。
燒烤、油燙鴨、湯、sha湯、米線、板麵、羊肉包子、幹煸菜、地鍋雞、蛙魚、炸串……
徐州人一半的北方胃中,可裝著不少好東西。
| 徐州美食。圖作者:小紅書博主@Florara🌟
用味覺打開一座城最快的方式,是先從這裏的早餐開始。
更不用說,江蘇的早餐,還是“散裝”的。
大清早的,當揚州人正慢條斯理地嘬著湯包,南京人一碗鴨血粉絲湯已下肚,蘇州人緊隨其後正美滋滋地嗦著泡泡餛飩。
而徐州人還在一碗湯中攪和。
用熱乎滾燙的(饣它)shá 湯,喚醒熱辣滾燙的一天。
饣它(sha)湯,光是看樣子,就很有河南胡辣湯的調調。
黏糊糊的,越攪和越香醇絲滑。
它需要用母雞、薏仁兒、麥仁兒等材料連續熬製10多個小時後,再撒上點兒麵粉糊糊,那可叫一個鮮美。
別看平平無奇,傳承到現在,也有4000多年了。
屬於彭祖創製美食。
和饣它(sha)湯一同上桌的,還有徐州人要的那股子勁兒。
這裏的油條,比兩股多了六股,為八股。
似麵餅狀,起鍋時呈現一個車輪形或橢圓形。
這樣式兒的油條,就得大口大口吃,配著饣它(sha)湯的軟滑,呼溜下肚。
同樣吃出霸氣姿態的,還有一道油條灌雞蛋,與河南油饃是同源。
或是,一張烙饃卷著羊肉串,像山東人煎餅卷大蔥那樣,一口一個大滿足。
冬天喝辣湯,夏天下羊湯。
徐州人的早餐原則裏,比起吃好,更要吃爽。
哪怕隻是一碗熱粥,也能吃出大講究。
蘇東坡任徐州知州時,在《豆粥》中寫道,“身心顛倒不自知,更識人間有真味。”
清代阮葵生也有詠粥佳句,“香於酪乳膩於茶,一味和嘈潤齒牙。”
可見徐州熱粥,都不簡單得很。
比起平常煮白米粥,徐州的粥花了更多心思進去。
先用大米、花生、黃豆等穀物打成汁,再熬製四十分鍾,
最後再用小米汁進行勾芡,一碗濃厚醇香的熱粥,便成了徐州人的濃鬱鄉愁。
熱粥還算是一道暖胃品,伏羊才是徐州人的重頭戲。
對徐州人而言,沒有羊肉的伏天是不完整的。
徐州的伏羊可謂做法百樣,燒羊肉、燒羊雜、白水羊肉、涼調羊肉、爆炒羊肚、紅燒羊拐、羊肚包羊肉......
百種美味菜肴,無一不在訴說著徐州人對羊肉的愛。
首先,就是徐州羊肉湯。
光是這一句“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就能感知到徐州人對喝羊湯的重視。
滾燙的羊肉湯,冒著熱氣,切的又薄又大的羊肉,浮在乳白色的湯上。
喝上一口,熱、濃、鮮、鹹……百味交織,成就了徐州人從小到大的快樂。
如果再來上一碗徐州米線,快樂加倍。
簡單汆燙過後的米線,碼上香菜、蒜苗、榨菜、肉醬,
再澆上熱乎乎的高湯,就是超級撫慰人心的一餐。
很多朋友到了徐州之後才發現,
濟南人超愛的把子肉,在徐州居然也如此的飄香誘人。
肉爛湯鮮,肥而不膩。
同樣極具誘惑的,還有一道地鍋雞。
提起徐州,還有誰想不到地鍋雞?
軟爛不柴的土雞,搭配鍋邊一圈薄脆的貼餅,雞肉軟嫩入味,麵餅吸滿了雞汁且富有嚼勁。
這貼餅子的手法,看著是不是特別熟悉。
像極了大東北的鐵鍋燉。
其實這道地鍋菜起源於蘇魯交彙的微山湖地區。
以煮肉、燉魚為主,餅子和菜相互襯托,軟滑與幹香並存。
恍惚間,明明在江蘇,卻有種在東北美食的世界裏暢遊感。
或許,這才是吃到了同一桌上的,一家子吧。
02徐州人北方魂
到底是從哪裏來
楚風漢韻,古彭千秋。
蘇軾在“雲龍山下試春衣,放鶴亭前送落輝”至今思項羽。
“快哉此風賦”的徐州,讓東坡先生忍不住歎一聲英雄末路,豪氣未滅。
“華夏九州,還看徐州。”
盡管今天在江蘇,徐州的存在感不算強,可要追根溯源的話。
它可是江蘇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了。
| 徐州街頭。圖作者:小紅書博主@泫流
漢朝以前,淮河以南,荒蕪一片。
當時處於偏北的徐州,卻有了江蘇境內最早的城邑。
盤踞在此的,便是古老的大彭氏國。
人們在此勤勤懇懇,開基立業,造就了古彭城的繁榮。
彭城,便是後來的徐州(一部分)。
進入兩漢時代,對於徐州而言,更是處於曆史風雲,乃至於風暴的中心。
要知道,這裏走出了個劉邦。
項羽成為西楚霸王後,又曾定都彭城。
楚漢爭天下,可見徐州在當時,曆經和見證了多少腥風血雨。
隨後迎來大一統的大漢王朝,讓徐州一時成為皇室的祖城。
先後有18位劉邦的嫡親子孫,獲封,賜彭城。
作為西漢文化的發源地,今日徐州那不言不語的漢墓中,仿佛還在傾訴著當年王朝更迭,時代動蕩下的每一位英雄兒女,不甘不屈的靈魂。
這裏有栩栩如生的漢畫像,有惟妙惟肖的漢代兵馬俑。
所以,也就有了“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兩漢看徐州”的說法。
徐州城的故事裏,永遠抹不去這股“漢韻”。
它們不僅藏於千年漢墓,更在徐州的大街小巷,
在每一個徐州人那充滿英雄氣概的生活哲學裏。
徐州人能喝酒,也愛喝酒,
其境內出產的沛公酒鼎鼎有名。
走在徐州街頭,如果你和一個徐州人對話,
大概會有《武林外傳》裏和邢捕頭對話的既視感。
邢捕頭雖然說的是山東方言,但演員本人範明卻是徐州人。
其中倒是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山東方言中,除了冀魯官話、膠遼官話,還有中原官話。
徐州人便是靠著一口中原官話走天下,
一下子打破了人們對於江蘇溫潤軟語的印象。
| 徐州街頭。圖作者:小紅書博主@泫流
所以有人這樣形容,在徐州街頭聽人說話的感受:
像是瞬移到了某個中原大省。
如果剛好聽見街頭的叫罵,還是蹦出一句“恁個憨熊”。
先別著急下定論,再多聽聽。
或許眼前,隻是個氣鼓鼓,
但又不失江南人可愛氣的徐州人罷了。
| 徐州街頭。圖作者:小紅書博主@泫流
徐州的個性,倒也是如此,
既有北方的豪邁,亦有江蘇的柔情。
03遍地是寶藏
徐州可以怎麼逛?
明明遍地是寶藏,千年徐州卻是低調得很。
且不說當年劉邦在此發家,光是作為漢文化發源地,徐州就有數不盡的寶貝。
聽說每次建地鐵,挖著挖著就出現了古墓。
另一個因此出名的,就是西安。
所以來到徐州的第一站,不妨先到徐州博物館。
| 徐州博物館。圖作者:小紅書博主@Florara🌟
透過博物館,一眼千年。
這裏的漢墓珍寶,處處是驚喜。
既有“古彭千秋”,也有“金戈鐵馬”和“俑秀凝華”。
除了這些展廳值得一看,在展覽中還可以看到堪稱國寶級文物的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6000多件陶俑在館內栩栩如生,去找各種“現眼包”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兒。
出了博物館,就可以去往附近的雲龍山。
從雲龍山北門上,有座依山而建的興化禪寺。
這兒因北魏時期修建的大石佛而得名。
如果你想在高處欣賞徐州城景和雲龍湖,那就要上觀景台。
| 徐州索道下山。圖作者:小紅書博主@Florara🌟
選擇坐索道下山,便是雲龍湖了。
在徐州人心中,這個美麗的湖泊,等同於西湖在杭州的地位。
除此之外,徐州城的好景,也是美不勝收。
比如,寶蓮寺。
寶蓮寺是中國第一座有印度風格的寺廟。
擁有“八殿、兩閣、一院”,建築特色盡顯盛唐風格的恢弘大氣。
其中通天閣的佛,是國內最大的室內鍛銅佛像。
地下的玻璃,傳說是因為建閣前,爆破山體的時候,有一個老人經過觀音菩薩托夢拿了黃布到這邊,說是地下有觀音。
結果第4天爆破時,出現大洞,裏麵有很多鍾乳石,其中一個就形似觀音。
透過玻璃可以看洞,通過玻璃的反光可以參觀最高佛像麵部。
出了寶蓮寺,別錯過龜山漢墓。
來到這裏,可以從一代楚王,到不見姓名的貴族官吏之墓,一次將“漢代三絕”看個夠!
這裏還一直有“東方金字塔”之名哦。
接著,就是回龍窩。
這裏是徐州傳統民居舊建築區,有很多有趣的店鋪和好吃的美食。
又被稱為徐州版的夫子廟和寬厚裏。
白天,這裏古色古香,仿佛穿越回古代,特別適合穿上漢服,打卡拍照。
古城牆遺址也是這裏的特色景點。
透過玻璃棧道,可以看到古老的城牆,感受曆史的厚重。
另外還有城牆博物館,可以親手觸摸到古城牆。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領先配資排行_十大配資平台_十大可靠的配資公司觀點